已進行了數百年歷史的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聖誕祭典,一直是由七股信眾輪辦傳承迄今,由於數百年從未脫序,因此被列入重要的文化遺產,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聖誕,由地方所發展出來的賽神豬活動更是聞名全臺。不過很多民眾可能誤解了賽神豬歷史的由來,其實清水祖師是吃素齋的,初六祖師爺聖誕前一晚和當天的兩天慶祝活動,都是由廟方道士誦經祈福、三獻禮祝壽,包括壽桃、壽麵、素果鮮花等,至於廟埕最負盛名的神豬比賽,並不是拜祖師爺的,只是當地民眾借著祖師爺壽誕,一起祭祀山神土地,宰豬一同分享親朋好友,流傳迄今,發展出十分特別的神豬裝飾藝術,並成為全國知名的宗教慶典盛會。三峽的賽神豬是三峽祖師廟大拜拜的必看慶典節目,當地之所以殺豬公,並比賽神豬重量,是傳承自清領時期,因漳泉械鬥死傷慘重,民眾為求平安而殺豬祭祀無主孤魂,慢慢演變成現在在清水祖師廟埕賽豬公的民俗慶典活動,因此參加慶典活動,主要還是欣賞各家神豬的美麗裝飾,也體會養豬人家敬神的心意。
淡水三芝九庄大道公的大拜拜由來已久,主要是農家為答謝神祇的庇佑,殺豬謝神,最特別的是這裡的大道公(即保生大帝)信仰,並沒有像一般佛、道教等有一間特定的主廟,而是每年在輪值角頭「村落」的爐主頭家輪流奉祀。九年一輪的大道公奉祀,其實共有淡水、三芝一帶九個庄頭,自淡水由東、北、西、南的逆時鐘方向輪流,因此每九年才輪一次,有中田寮、水梘頭庄、北新莊庄、草埔尾庄、土地公埔、小基隆庄、灰窯仔庄、下圭柔山、淡水街庄等。 每年大道公輪祀最熱鬧的日子就是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慶典前後,農曆三月十四日開始就是附近村莊的神豬大賽,磅完超級大豬公之後,接著,農曆三月十五日也會有各家各戶為保生大帝祝壽的祭祀品,是體驗淡水地方民俗,了解大道公宗教信仰的最佳去處。 連著幾天每日都會有酬神的歌仔戲、布袋戲演出,加上各村、各地來的香客,更顯得熱鬧非凡。農曆三月十六日九年一輪的奉祀活動,會由新爐主迎奉大道公落馬安座,然後農曆三月十七日擲筊產生下屆爐主,這種十分鄉土的傳統信仰很具魅力。
全國聞名的新莊大拜拜,其實就是農曆五月初一的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祭典。不過文武大眾爺的誕辰應為五月初二,只是因當天廟方也有很多的慶祝活動,因此各地信徒和陣頭都已習慣了五月初一文武大眾爺日巡的遶境當天一起來「鬥熱鬧」,讓整個新莊區鞭炮聲不絕於耳,每年一到此時來此進香、參訪和吃拜拜的民眾蜂擁而入,當天交通大打結已成為大家共同的記憶。
想欣賞文武大眾爺祭典五月初一的迎神遶境活動,當天一定要提早出門,盛況堪稱今生一定要來看一次,看完之後,就不難得知臺灣陣頭文化的迷人之處。自清朝時期流傳至今的宗教盛會歷經百年不衰,從五月初一上午就有盛大的神轎列陣,更有難得一見的官將首喊班、出軍,接著各陣頭的熱鬧表演一個比一個精采。遶境時廟方沿途會發給信眾鹹光餅,這源自明朝名將戚繼光的美食,上面蓋有文武大眾老爺印信,有「美食平安符」之稱。
文武大眾爺祭典的「官將首」每到一處遶境經過的廟宇前,總會來一場令人動容的威嚴演出,如果覺得遊行隊伍很長,可在一些特定遶境路線上的大廟前等候,或者早點到地藏庵欣賞喊班、出軍,也能拍出很不錯的民俗節慶活動的動感照片。
蘆洲湧蓮寺是蘆洲區香火鼎盛的大廟,每年慶贊中元普渡活動更是地方盛事,其中放水燈的傳統習俗由來甚久,更是中元普渡活動的高潮,是來此必看的宗教盛會。湧蓮寺每年中元普渡除了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當天的超渡儀式、放焰口外,前一天的「放水燈陣頭」更吸引許多民眾一同體驗中元節關照眾生、指引好兄弟的博愛情懷,湧蓮寺的大型水燈排規模盛大,水燈排的意義很像是給孤魂發「帖子」,以方便指引好兄弟一同來參加廟方的普渡盛會,同時照明前路指引方向。
湧蓮寺的水燈排其實是由當地各陣頭準備,七月十四日當晚由廟方率領陣頭和水燈排到淡水河成蘆橋下救難碼頭施放。這時候民眾多會將焦點放在水燈排在水中飄浮,指引好兄弟的氛圍,最後廟方還會施放煙火十分熱鬧。除了放水燈,湧蓮寺中元普渡法會也很有看頭,給好兄弟的金山、銀山及紙紮的土地、山神外,「看牲」果雕觀摩大會出自名家之手,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也是拍照的重點。
新北市中元普渡活動中,土城區的大墓公中元祭典,可說是規模最大,也最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宗教祭典。自清領時期流傳迄今的祭典活動,主要為超渡清代死難的無主亡魂,因具有緬懷先民墾拓之意義,因此已被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列為文化資產。想了解臺灣農曆七月超渡儀軌,或是超渡法會全面性儀式的民眾,親自參與一連三天大墓公中元祭典,就能一窺臺灣普渡文化堂奧。
大墓公中元祭典的時間,每年自農曆七月十三日當天晚上就開始了,為期三天兩夜的「兩朝」法會,其實要到農曆七月十六上午最後的送神祭拜儀式才算完全結束。法會的順序是先請神鑑醮,然後「豎燈篙」,昭告孤魂野鬼超渡法會即將開始,接著到土城、板橋及中和各地宮廟奉請神明,然後到了農曆七月十四日舉行法會,普渡活動正式開始,此時「燈篙」會亮燈以招引各路亡魂。
整個祭典儀式的高潮就在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除了法會持續誦經,還會有上百輛的藝閣在各地進行遶境,十四日晚上是吸引滿滿人潮的重點祭典「放水燈」,每年都在土城往樹林的城林橋下進行,以照亮因水遇難的孤魂。而十五日中元節當天則是「敬三界」,敬拜天官、地官、水官,接著「拜豬公」有大隻的神豬做為祭品,而下午三點則進行普施地府。
整個祭典最後的高潮是在中元節晚上十一點的跳鍾馗,意思是提醒「好兄弟」們普渡結束了,一直到隔天的上午送神儀式後,祭祀活動就全部結束。大墓公的中元普渡祭典,在規制上是採取釋教二朝醮科儀,從農曆七月十三日晚上到七月十六日中午,整個活動共計四天,全程包括了請神鑑醮、豎燈篙、開光、發表、繞境、放水燈、敬三界、普施、跳鍾馗、送神到拜謝大墓公,可說是臺灣普渡活動中祭典十分隆重、科儀完整的祭祀典禮,因此也成為許多文化工作者必參加的盛會。
來參加祭典的民眾,可留意整個活動的科儀順序,一場接一場的祭典都有其特殊意義,廟方準備的各種祭品,也是參加活動必看的重點,包括紙紮的土地、山神、同歸所、翰林院、普渡山…等,和最後一天的普施地府和晚上跳鍾馗,深度的普渡文化在此表現無遺。